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 内容页

胰岛素迎百年新纪元:新技术如何应对糖尿病防控新挑战

时间:2023-04-14 13:56: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至:

见习记者 林昀肖 北京报道 1923年7月,一名41岁的男性商人前来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糖尿病。入院后第2天,他就接受了胰岛素治疗。这份100年前北京协和医院编号为5524的病历,记录了我国首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历史。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早应用胰岛素的国家之一。

此后百年间,在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下,胰岛素制剂不断更新迭代,从第一代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到第二代胰岛素-人胰岛素,再到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向等媒体介绍,第二代胰岛素的出现极大降低了胰岛素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其供应量;而第三代胰岛素在其基础上,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更加安全。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玉秀向等媒体表示,随着近年胰岛素带量采购的落地执行,药物大幅降价,患者负担显著降低。集采也进一步缩小了第三代胰岛素与第二代胰岛素的价格区间,助推临床应用上的升级换代和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升。

在糖尿病治疗手段逐渐完善的同时,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纪立农介绍,根据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调研数据,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达6.3%,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糖尿病的年轻化与生活方式有关,我们在临床中看到的年轻糖尿病患者,大约95%以上伴有肥胖,这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高度紧张,以及缺乏体力活动有关。对年轻患者而言,第一需要重视,第二是要及时稳定。”

“在胰岛素临床应用的百年之际,一方面应积极带动胰岛素在临床中的升级换代,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同时,应持续加强糖尿病机制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以加速达到‘健康中国2030’对慢病管理提出的目标。展望下一个百年,伴随着我国可能面临的老龄化人口带病生存更为普遍,广大医务工作者应抓住当前的时间窗口,让更多患者的糖尿病管理实现提质升级。”纪立农表示。

糖尿病治疗步入新纪元

世界第一款动物胰岛素在美国推出后,胰岛素治疗手段也迅速引入中国,礼来中国糖尿病事业部副总裁蒋逸飞对等媒体介绍,1923年2月胰岛素在美国实现量产,仅仅5个月后,北京协和医院开出第一张胰岛素中国处方,帮助中国糖尿病患者改善生命质量,进行糖尿病管理。

在动物胰岛素问世后50年间,虽挽救大量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但这种胰岛素治疗仍存在明显局限性。纪立农介绍,在当时,胰岛素的供应量直接取决于屠宰场出产猪和牛的数量,在中国早期的胰岛素主要从牛胰腺中提取,无法保证充足供应。“此前,只能从猪和牛体中提取胰岛素,供应量十分有限,大约每周只有半天糖尿病门诊,门诊中只能开具几张胰岛素400单位的处方,病人一大早就来排队。”

据介绍,在1982年,礼来推出第一款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后在1996年,也是又推出首支的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另一家胰岛素巨头诺和诺德也开始通过基因工程,使用重组DNA 的方法开始人胰岛素的工业化生产,1982年诺和诺德推出世界上第一个等同于人胰岛素的人单组份胰岛素,它提取自仔猪胰岛并经转变成为人胰岛素。

礼来中国糖尿病医学事务部副总裁徐林华表示,胰岛素的更新迭代,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技术角度而言,基因工程的发展为第二代胰岛素、第三代胰岛素的创新,提供良好基石。在基因工程基础上,能够使胰岛素更符合生理分泌,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其低血糖的发生,进而能够控制患者长期不良反应或长期不良后果。

“基因工程的应用,是将人胰岛素基因装入酵母菌或大肠杆菌中,放至发酵罐中进行繁殖,后再将其提炼。如此,胰岛素实际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方式使更多人可以使用胰岛素,极大降低其成本。此外,该方式也减少因为动物源性蛋白提取导致的潜在传染病风险。”纪立农指出。

集采提高治疗可及性

人胰岛素的出现解决了胰岛素供应不足的问题,此后胰岛素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不同的胰岛素治疗制剂。纪立农介绍,胰岛素治疗制剂包括胰岛素类似物和人胰岛素,而相比之下,在相同的血糖控制水平下,胰岛素类似物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下降,更加安全。但在此前,由于价格问题,胰岛素类似物在我国糖尿病控制中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都面临很大挑战。

“此前,由于生产工艺和专利等因素,胰岛素类似物即三代胰岛素的价格高于人胰岛素,价格差距约为20元,而这样的价格差距对一名糖尿病人而言,已是很大负担,因为糖尿患者还需服用降压药、口服降糖药、降脂药等,以及进行相关检查,较高的价格会带来沉重负担。”纪立农指出。

2021年,礼来参与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并以最高73%的价格降幅,成为唯一一家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组别中进入A类名单的跨国企业。“通过集采,已使胰岛素类似物价格和人胰岛素价格十分接近,可以使更多患者有机会使用更加安全的新型胰岛素控制血糖。”纪立农认为。

面对集采带来的药品价格下降和利润压缩,蒋逸飞向记者表示,礼来仍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终末阶段,会出现β细胞功能退化,患者在该阶段必须使用胰岛素。中国的胰岛素患者基数庞大,且呈持续增长态势,约有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与此同时,蒋逸飞也指出,随着胰岛素的价格下降,使患者的可及性、可支付性有所提升,企业可以在基层看到更多机会,完成基层胰岛素治疗的升级迭代。

如何在尚未满足的糖尿病治疗市场中进行推进,蒋逸飞向记者介绍,在整体糖尿病的知晓率方面,礼来与中国的医生群体进行合作,推动公益项目和医学科普工作。同时,在基层市场的推广中,2020年开始,礼来参与中国代谢疾病标准化诊断和治疗推广项目中,通过在省级站点训练合格的培训师,能够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传授培训内容,以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尤其在资源有限的地区。

患者年轻化趋势需重视

在胰岛素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糖尿病患者拥有更好治疗手段的同时,当前,我国糖尿病防治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纪立农介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在学术上,糖尿病以40岁为分界线,40岁之前为早发,40岁后为所谓晚发。而近年来,我国4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明显提升,包括在儿童和青少年。相关文献指出,在年轻人中,按每10万人每年的糖尿病发病率计算,中国目前排名全球第一,且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国家。

发表于BMJ杂志的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大陆地区成年人群中,总体、自我上报和新诊断糖尿病的患病率(ADA标准)分别为12.8%、6.0%和6.8%。12.8%和6%大概相差一半,意味着,有约一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罹患糖尿病。纪立农也表示,很多患者并不知晓自身患有糖尿病会因此错失早期治疗机会。

此外,纪立农也指出,即使得到及时诊断,糖尿病早发患者的症状也会更加严重,相关研究发现,这些患者会更早出现并发症,其血糖也更加难以控制。这会导致两种结果,第一,年轻患者的预期寿命会缩短;患者在步入中老年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会更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整体社会卫生资源的消耗也会明显增加。

针对当前糖尿病防治的相关需求,关于糖尿病诊疗的发展方向,纪立农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广泛应用的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已经可以模拟人体正常生理分泌曲线,同时可让患者注射时间更灵活,治疗依从性也得到显著提升。

“一位哈佛大学学者曾在文章中指出,在当前胰岛素有如此强的治疗效果,和被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开发出一款新的药物十分不易,不过目前,2型糖尿病治疗都已从口服药开始,在口服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才使用胰岛素配合治疗。但同时,糖尿病晚期治疗仍需使用胰岛素,因为目前没有任何手段可阻止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因此,患者生存时间越长,使用胰岛素的机会就越高。”关于糖尿病新药的研发,纪立农表示。

对于新药的研发方向,徐林华介绍,目前,礼来仍在中国进行研究,目前其递交药监局进行审批的胰岛素药品,是在现有胰岛素基础上,精进如何更符合人体生理的胰岛素分泌,例如超速效的胰岛素,以及正在做临床研究的胰岛素周制剂,使患者血糖能够更加平稳维持。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