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 内容页

大战进入终章:新传专业分数线终于降了,但2023年考研仍不容易_全球热点评

时间:2023-04-18 10:28:09 来源:腾讯网 分享至:

​目前正值高校考研复试、调剂等环节,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战”进入终章。本期全媒派将聚焦2023年新闻传播类考研大数据,通过可视化图表分析为你解读今年新传考研呈现出的全新变化、特点和原因。


(资料图片)

3月10日晚,教育部公布《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自此拉开了2023年考研复试的序幕。对于所有考研人来说,这场历时半年甚至更久的“战役”,即将要画上一个句号。

相较于2022年,今年多门学科的分数线有所下降,少数上涨。如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理学、法学的A类学硕国家线大幅下调,分别同比下降14分、13分、13分、11分、9分;教育学、文学、农学专业有1-4分的下滑;曾被戏称为“卷王”的新闻传播专业也下降4分;哲学、体育学分数线均上涨9分;艺术学微涨1分。B类国家线的涨跌幅度与A类基本一致。国家线公布后,话题#国家线终于降了#冲上热搜,百万学子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尽管如此,“降了,但不多”“降了又如何,还是过不了院线”“只感慨生不逢时”等评论仍充斥在考研国家线的相关话题下。显然,“考研难”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每年困扰无数考生的难关。

一、新传专业国家线首次回降,原因何在?

过去五年,新传国家线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A区国家线高达367分,涨幅创历史新高。但2023年新传考研的A区国家线为363分,B区为353分,与去年相比,一反常态地降了4分,这也是五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那么,为何今年的分数线会降低呢?

1.报考人数增速变缓

从总的招生人数来看,近五年的考研招录规模稳中有升。据新东方汇总全部864所招生单位官方数据,2023年考研非推免招生总人数为761763人(其中专硕477759人,学硕284004人),较2022年的751518人增长了约1.4%。

分数线的降低,首先与报考人数变化息息相关。据教育部消息,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为474万,同比增加近17万人。相较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10.56%和21.22%的报考增长率,2023年的考研报考增长率不足4%,今年考试人数较往年涨幅不大,远远低于预估人数。

2.招生计划的变化

招生计划也是影响国家线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招收新传相关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2019年至2022年,招收新传专业的院校保持在183个左右,而今年招生高校有了显著增长,共有226个院校对新传学子“敞开怀抱”,新增院校超40个。

新增的高校中,985高校有天津大学(仅招学硕);211高校有上海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仅招专硕);其他双一流高校有成都理工大学(仅招学硕)、南京邮电大学(仅招专硕)等。

除此之外,许多院校与专业在近年来不断呈现出小幅度扩招的趋势。部分高校的扩招,也可能促使新闻传播学类学科的国家线有所降低。

据统计,中央民族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专硕招生总人数较其他院校更多,并继续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其2021年招收了120人,2023年则预计招收125人。同样的还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由2021年的26人扩为2023年的34人,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由2021年的30人扩为2023年的40人,华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由2021年的20人扩为2023年的26人。

二、国家线降了,为什么还被说“卷”?

国家线下降,报考人数增速放缓,但作为考研“卷王”的新闻传播学依然成为关注热点。

(一)新传考研的卷,体现在哪里?

1.与其他学科横向对比,新传国家线较高

2023年新传国家线降分,并不意味着考研难度大大降低。据统计,2023年大多数专业都有降分的情况,16个学硕专业中有10个专业的国家线降分,19个专硕专业中有12个专业的国家线降分。与其他学科横向相比,新传类学科的国家线分数降幅较少,仍是最高分。

2.新传专业高分多

据各大新传考研机构的信息显示,2023年新传考研400分以上的考生超过450人,其中根据网络信息可查到的最高分为重庆理工大学专硕450分,高出国家线87分,其次是南开大学学硕最高分448分。可以看出,考生中高分段人群占比大,导致同期考生竞争压力大,超出国家线已经不足以确保顺利上岸。

除此之外,部分自主划线院校的分数线与国家线相差较大,其中武汉大学尤为突出,如图所示,其分数线比其他四所超出国家线更多。专业含金量与招生人数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这五所自主划线的高校新传专业含金量高,专业能力强,而其中武汉大学的学硕招生人数较多,大批考生争相报考,间接导致复试分数线上涨。

3.院校报录比高

报录比是历年报考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值情况。报录比高一直是新传考研的特点之一。2019年,上海大学的报录比就曾高达54.15:1,如此激烈的竞争并不夸张,未来也将呈加剧趋势。近年来,报录比超过20:1的高校不在少数。2022年,厦门大学专硕的报录比高达36.6:1,深圳大学专硕的报录比为34.5:1。

4.“倒金字塔”型报考热度,同质化竞争激烈

新传热门院校的报考热度分布呈“倒金字塔”结构:处于塔尖的热门院校,考生扎堆报考,处于塔基的院校,竞争则相对较小。这样的情况导致报考热门院校的同学们,不仅需面对高难度的试题,还需要与强者在同一赛道激烈竞争,可谓是“卷上加卷”。

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未公开发布),热门院校地域分布中,北京热度最高,其次是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南方省份。由于新闻传播专业本身易受地域传媒业发展影响,考生们倾向于选择名校、知名内容平台集中的城市,导致考生扎堆报考。

2022年,华北地区最高复试线为北京大学的397分(新媒体专业),华东地区最高复试线为华东师范大学的402分(全媒体专业),华中地区为郑州大学的391分(传播学专业),华南地区为中山大学395分(学硕),西南地区为西安交通大学400分(学硕)。在这场大比试中,成功上岸名校的只是少数,仍有不少考生被迫参加调剂。

(二)新传考研为什么这么卷?

1.学科热度升高,跨考人数高涨

新闻传播学学硕所在的文学学科以及新闻传播学专硕历年来都处于国家线高分位,每年都有无数考生汇聚成为迎难而上的“卷研大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跨考学生。据2022年新传考研跨考率调查显示,跨专业考生高达56%,超过了本专业考生。

新传的学科交叉性强,“传媒+”特质突出,因此吸引了不少本科为艺术类、外语类、经管类、中文类等专业的同学。据统计,2022年新传跨考生中本科背景为艺术类的就占了12.7%,经管类占8.2%,外语类占了7%。再加上新传学科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备考相对容易,与其他专业相比,新传对跨考生更友好,考生们“接踵而来”,加剧了新传考研的竞争强度。

2.推免比例增多,考研名额减少

一些高校的推免名额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部分院校的考研招收名额有所降低。据部分院校的官方信息显示,北京大学的推免率由2020年的49.4%增加到了2022年的57.5%,该校超过一半的学生保研,这样的趋势在全国都有体现,复旦大学的推免率也逐年增加,2022年达到了37.2%。推免率的增加,导致一些院校留给考研考生的研究生名额减少,考研竞争进一步加大。

3.新传考研培训市场火热,机构擅长宣传造势

疫情的影响导致许多毕业生选择通过读研来提升学历。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持续增多带来了商机,线上新传考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互联网上频繁出现,成为不少学子的考研求助选择。

短短几年内,一些小型线上考研机构不断发展成型,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机制与授课模式。例如,针对考生的复习计划,各大机构细分课程,开设了全程班、半程班、冲刺班等等;针对考生的学习需求,机构还开设了理论课、实务课、专题课、带读课、热点课等等。考研机构的宣传计划一般以年为单位,全年的课程宣传议程与考生的复习计划、学习需求并行。

课程的悉心细化为其扩大了受众人群。机构借助这些细分班课在考生聚集的各大社交平台上进行软广、硬广宣传引流,机构们利用其传播专长吸引了一大波学生报考新传研究生。

除此之外,一些考研机构的另一优势为指导院校的目标化。这些机构一般会针对某一院校进行专门的考研指导,授课人员通常由刚上岸成功的在读研究生学长学姐组成,学长学姐们会向学员们传授成功上岸该院校的独家经验。这样的模式为学员提供了更精细化、目标化的考研指导。

三、新传考研热度延续,这些特征值得重视

今年国家线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考研开始变得容易,试题的灵活多变、考生之间的激烈竞争仍然是显而易见的现状和趋势。在未来,新传国家线预计很难再降到350+,360乃至更高可能会成为常态。此外,近年有不少学校官宣延长专硕学制,一般来说,专硕学制为2年、学硕学制为3年,部分学生对此表示“喜忧参半”,专硕的学制变化可能也会成为影响日后考研选择的一大变数。

预计新传考研的热度在未来数年仍将持续,这一过程中,一些新的趋势或特征也值得关注和讨论。

1.“逆向考研”现象引发热议

考研人数持续上涨,多数考生权衡利弊,为力求稳上岸,而选择了竞争力相对较小或者口碑与专业评级相对一般的院校。这样的行为就是“逆向考研”,同时也被考生自嘲为“考研倒挂”。如近年来部分“双一流”和传统985/211高校的学生开始将报考目标投向口碑很好的“双非”院校,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成为很多学子的第一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逆向考研”中,部分学校尽管本身为“双非”,但其学校中的新传学科可能评级较高,专业教学水平也并不落后于其他学校。有的考生则根据城市选择学校,即使学校并非知名院校,但其所在城市拥有的媒体资源可能更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唯名校论,体现考生与名校“和解”的观念转变——从“择校”到“择专业、地区”。

针对“逆向考研”的现象,人们一直争论不断。有人认为从本科985考到普通双非学校是“神坛的跌落”。然而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逆向考研”不过是选择多样化、人生多元化的体现。

2.考研题目关注前沿技术和传媒实践

“新传热”源于当今信息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要。总结2023年的A类院校命题,我们发现新传考研真题命题的重要趋势主要围绕这几个方向:经典理论及其嬗变、媒介与技术、元宇宙、媒介融合、舆论监督与引导、受众专题、国际传播、媒介与社会、网络传播。

可以看出,不少真题中出现了元宇宙、媒介融合等热点,说明新传学科正结合高度媒介化的时代潮流,走进学科业界,创新培养模式,出题不局限于课本,不死板,相对灵活,对考生媒介综合素质要求高。

3.考公考编意愿强,研究生就业优势较大

新传专业一直存在“新闻无学”的争议,但在就业方面,新传研究生却有独特优势。传媒类的研究生学历对工资的加持效果明显,这是新传“考研热”的原因之一。根据DT财经统计,在“硕士相比于本科薪资增幅TOP20”的岗位中,新传专业可选择的“调研”“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管理”“影视媒体出版印刷”“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等四大类岗位中,分别排名第2位、第5位、第14位、第20位。

此外,新传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的选择也更多。例如考公考编中,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对口的岗位数量也较多,其中宣传岗占大多数。从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等)可报考的职位数量来看,2023年,新传国考可报岗位有3275个,占总岗位的18.54%,其中硕士可选择岗位有2989个。据调查,99%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招聘要求为本科及以上,而对于新传学生的学历要求则大部分在硕士及以上。因此,对于想要报考中央、省(副省)级公务员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先考研再考公是相对稳妥的选择。

此外,部分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宣发部门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提高到了硕士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一些党媒党刊对优秀的新闻传播类硕士人才更为青睐。

而据某考研机构2020年公开的数据显示,在面临众多选择中,新传专硕毕业生最倾向于选择就业于文体娱乐业,其占比高达28%;教育行业也紧随其后,占比达到了19%。在具体的职业选择中,选择事业单位人员的新传专硕毕业生占比最高,达到了16%,其次是助理、秘书、文员占比7%,采编记者与高校教师各占6%。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越来越多新传学子在当下积极寻求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本质上还是出于更为现实的就业考虑。无论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读研,每一条路都不容易;无论是四处奔波实习攒经验还是拼命苦读赶超国家线几十分,都是为了更加从容地奔赴人生下一个阶段。

制图、撰写:王棋、孙弘泰、崔文萱、王梓璇、龚晓微、洪骁(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

【今日互动】

今年参加新传考研的同学数量仍然庞大,有的可能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有的可能已经遗憾出局;也有很多朋友可能曾经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或者家里有孩子正在准备考研。在这条路上,你有怎样的故事,或有什么想对自己和其他人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全媒派》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但欢迎转发至个人朋友圈。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