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人,别称北欧海盗。维京人特指丹麦、挪威及瑞典的古代一些部落群体。源自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斯人。在北欧尚未形成“国家”的概念之前就以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并非是统一的国家或民族。是诺斯人(意即“北方人”,现在则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北欧区域的一支,主要由探险家、狂战士、商人、水手、海盗、巫师和工匠组成一类族群集合体。
在古英语中,“vikinger”(维京人)是指在海湾中的人,“vikinger”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
(资料图片)
在英语中,维京人这个词是从18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古北欧语语言,“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加起来“维京”意思是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来源于古英语“wíc”意思是“进行贸易的城市”,因为后来部分维京人定居到不列颠岛,并和当地人进行贸易。
“维京”不仅指海盗,意义扩展为指斯堪的纳维亚人,并出现许多新词如:“维京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由于后来斯堪的纳维亚人沿着芬兰、俄罗斯平原的河流从事商业活动直到东罗马帝国,并在河流沿岸设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后来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也称作维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被说英语的人称为维京。
据传闻,他们长着一双蓝眼睛,头顶茶色头发,高大勇猛,毛发浓密,肌肉结实,力大无比。
最早在历史记载里有记录的维京海盗是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公元789年一次对英国的袭击。(维京人不等同于维京海盗,维京海盗只是维京人的一部分)
第二次记录是在公元793年。以后200年间维京不断地侵扰欧洲各沿海国家,沿着河流向上游内地劫掠,曾经控制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据说他们曾远达地中海和里海沿岸。欧洲这一个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
他们在825年时发现冰岛并在875年定居下来。985年,他们又在格陵兰殖民。且目前,有明显的证据(但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比哥伦布还要早500年发现北美洲。
维京人奥列格于9世纪中叶—12世纪30年代在东欧平原上建立的以基辅为首都的早期封建国家又称古罗斯、罗斯国。当地人管新来的维京人称为“罗斯人”意思为“精通航海的人”。罗斯人是维京人的一个分支。历史学家认为,基辅罗斯很可能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前身。
维京人的造船术、建筑学、重型进攻武器、北欧神话体系、针织花纹和卢恩符文占卜的造诣处于欧洲的顶尖位置,带动欧洲其它国家在这些技术上的发展;但是,其防御型武器、狩猎、礼服体系、社交文化、饮酒习俗、文学和奢侈工艺品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较又为原始野蛮。
龙在维京人的心中,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想要征服浩瀚无垠的大海,就必须勇敢克服困难。而龙头不仅仅因为含有吉祥的意思,更关键的一点是它的结构在海里吃水浅,容易掌控方向。
维京人的军事上存在一些罕见于其他民族的兵种。
狂战士
狂战士带着打死不退的精神与敌人厮杀,他们自认有“奥丁的庇护”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其形象常与狼、熊等元素挂上关联,如其英文“berserker”即为北欧语的字根“ber”(熊)加上“sekr”(上衣)组成。
狂战士随着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扩张而有所衰退。教会视其为“狂乱的心灵”,并将强盗、野蛮等形象加诸在狂战士身上,使其被排挤出主流社会。此外,法律也将其“狂暴”视为罪刑,并施以监禁、流放等惩罚,这些种种因素使得狂战士逐渐淡出了历史。
骑马战士
传统上维京人的战斗配置中并没有骑兵,因为马匹在斯堪的纳维亚为罕见动物,地形破碎的斯堪的纳维亚出产的马也不是优良的战马,所以配有坐骑的人只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通常是国王、伯爵、指挥官等战场上的重要人物。
维京时代的后期,丹麦王室将骑兵编入了亲卫队当中,这可能是模仿法兰克人或诺曼人的骑士制度,但马只是交通工具,且维京人不谙马术与马战,皆以下马作战为主。
佣兵
维京佣兵团盛行于十世纪至十一世纪初,他们受雇于法兰克人、盎格鲁-萨克逊人、西班牙人、东欧各民族等势力。雇用者除了给予金钱报酬之外,为了避免佣兵团见利忘义而倒戈,也可能给予土地等等无法带走的奖励,使得佣兵无法轻易背弃他们之间的雇约。
瓦兰吉卫士团
瓦兰吉卫队为拜占庭的菁英亲卫队(为维京佣兵团的一种)。领军者则仍是拜占庭人。
拜占庭帝国和罗斯公国在公元860年签订了和约,使得拜占庭帝国可在公国内雇用士兵作为自己的部队,而这个被雇用的士兵包含了当时在基辅流浪的维京佣兵。公元911年时,约有七百名“瓦兰吉人”于拜占庭从军。十世纪时,巴西尔二世将此兵团扩充至六千人左右,并用其东征西讨。之后因战死、退役、预算收缩等因素,卫士团数量逐渐缩编至三千人以下。
瓦兰吉卫队的标准配备为一顶头盔、一件锁子甲,并手持一把双手巨斧。
传说中维京人戴着有角的头盔。除了两三个仪式中用的的头盔外(上面可能是象征乌鸦、蛇或牛角的突起物),没有证据说明维京人会戴角盔。
历史学家相信维京战士不会戴角盔,不过不确定是否会在其他仪式使用。有关维京战士戴角盔的误解可能是来自19世纪的Geatish社群爱好者,Geatish社群在1811年于斯德哥尔摩成立,提倡用北欧神话作为一些高雅艺术的主题。这种有关维京人戴有角的头盔的印象也可能是来自理查·华格纳1876年的剧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维京人常会用有翼的头盔和古典时代的服装来加以描绘,特别是那些北欧诸神的服装,其目的是将维京人和他们的神话连在一起,这是欧洲文化中常见的理想化。
关于维京人对极光的理解,除了战双剧情中的版本,还包括但不限于:Bifröst,意为“彩虹桥”,是维京人对极光的解释。他们认为彩虹桥是连接神界和人间的桥梁。
维京人认为极光是黑暗天空中的火炬发出的光,指引新的灵魂到达瓦尔哈拉殿堂。
维京人将极光当作本民族的民族之光。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