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 内容页

到老乡家里串门丨农民变“画家” 绘出新生活

时间:2023-07-27 17:38:10 来源:冀云 分享至:

盛夏时节,走进被誉为“中国工笔画之乡”的邢台宁晋县河渠镇褚家庄村,笔直的街道干净整洁,两侧文化墙上展示的工笔画作品栩栩如生,在老乡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慕名已久的农民画师赵艳文的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是家,其实这也是赵艳文和哥哥创办的工作室。

院落里的竹林沙沙作响,微观的连廊曲径通幽,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让人在夏日艳阳下躁动的心瞬间安静了下来。

推门而入,记者就见到了正在伏案创作的赵艳文,在他的画案上摆着一幅半成品,上面嬉戏的小鹿呼之欲出。“我这幅画,画一周了,接下来主要是上色,至少还得一周才能完工。”赵艳文带着记者边走边聊,《红楼十二钗》《竹林七贤》一幅幅让他得意的画作,人物栩栩如生,静物形态逼真。

褚家庄村的村民在文化墙前欣赏工笔画。

赵艳文告诉记者,来工作室上班的人,多是村里的左邻右舍。这份工作对工笔画质量有要求,但对作画时间没有限制,所以乡里乡亲农忙时可以务农,农闲时来工作室画画打工,干一天最多可以挣200多元。“我们画室目前大部分是订单式创作,也有一些销往各地的画廊。你看,像这样一幅常规的人物花鸟画,基本需要十多天才能画完。”赵艳文说。

宁晋县工笔画小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俐验 摄

据了解,宁晋工笔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工笔画基地。许多村民靠着工笔画增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褚家庄村画室开办最早、规模最大、学员最多的当数赵艳飞和赵艳文兄弟二人。

“我的父亲赵印存退休前是我们当地中学的美术老师,擅长工笔画和钢笔画,我跟哥哥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父亲学习工笔画,1996年我哥带着十几幅花鸟作品去了北京潘家园,没想到画被一抢而空,卖了1000多块钱,这件事情在我们村一下子就传开了。”赵艳文说,不少邻里乡亲看到画画也能挣钱,纷纷把自家孩子带过来,想要学画画。于是,兄弟俩决定开办画室,免费教学,学员学成后可以自己开办画室,也可以留在兄弟俩的画室工作。

赵艳文画室内,两名画师正在工笔画创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俐验 摄

在画室,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只见她戴着眼镜,手拿画笔,一笔一笔认真描摹,专注的样子丝毫不输年轻人。走上前去,在攀谈中才知道,这位阿姨叫汪萍杰,今年已经68岁了,她是专门从黑龙江过来学画的,是这里年龄最大的学员。“我有亲戚是这个村的,听她提到过这里的工笔画,我本身对画画很有兴趣,所以就想来学学,来了一年多,现在已经独立完成的作品有十来幅。”汪萍杰告诉记者。

赵艳文父亲赵印存的代表作《宁晋古今名胜16景》(部分)。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俐验 摄

从赵艳文画室的后门出去,有一条蜿蜒的连廊桥,记者沿着桥来到他哥哥赵艳飞的文化大院,只见一个三百多平方米的画室内,二十几张画案整齐摆放,十来位画师正埋头认真创作。

走到旁边的电商直播间,赵艳飞对正在打包的学员叮嘱道:“这批画是广州的客商定的,明天就要发走,你们再仔细检查一下,看看有什么遗漏的。”他介绍,目前画室创作题材主要以仕女、花鸟、人物等为主,深受市场欢迎。

学员为工笔画作品上色。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俐验 摄

如今,有了电商,工笔画作品就像插上了翅膀,远销到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宁晋县年绘画作品超10万件,产值可达上亿元。

为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2021年以来,宁晋县以河渠镇褚家庄村为依托,打造“工笔画特色小镇”,包括建设工笔画服务中心、工笔画体验馆、写生游园等配套设施。一些不会画画的村民靠着开民宿、饭店等也吃上了工笔画发展带来的“旅游饭”。

褚家庄村的农民画师在村内文化墙上绘画。

近期,“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中国当代工笔画家助力乡村振兴”花鸟、山水方向采风写生活动在邢台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笔画“大咖”分三批走进宁晋和云梦山、九龙峡以及保定太行山区等地创作写生,以画工笔画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京津冀艺术交流与协同发展。

河渠工笔画小镇的景观墙。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俐验 摄

宁晋现有工笔画特色村30多个,各类画室、工作室、工笔画艺术学校80余家,在像赵艳文和哥哥赵艳飞这样的农民画师的引领下,“一手拿锄头,一手绘丹青”的农民画师有7000多人,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了集创作、培训、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我们的好日子越画越美。”赵艳文说。

策划:杨日明

统筹:冀 伟

视频:刘俐验

文字:刘 杨

海报:刘 杨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